哈佛大学心理学家:人生最大的痛苦,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

01.我们如何与“伤痛”相处,决定了我们将承受多少“痛苦”有一道简单的公式清晰地描述了我们对于伤痛的本能反应:伤痛×抗拒=痛苦“伤痛”是由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不幸造成的,比如事故、疾病,或者某个我们深爱的人去世。“抗拒”指的是为了击退伤痛而做出的所有努力,比如让身体绷紧,或者想方设法赶走伤痛。“痛苦”是指

  01.

  我们如何与“伤痛”相处,决定了我们将承受多少“痛苦”

  有一道简单的公式清晰地描述了我们对于伤痛的本能反应:

  伤痛×抗拒=痛苦

  “伤痛”是由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不幸造成的,比如事故、疾病,或者某个我们深爱的人去世。

  “抗拒”指的是为了击退伤痛而做出的所有努力,比如让身体绷紧,或者想方设法赶走伤痛。

  “痛苦”是指我们在自己的伤痛之上增添的肉体或情感上的压力,一层接着一层。

  在这道公式中,我们如何与“伤痛”相处决定了我们将承受多少“痛苦”。如果我们对于伤痛的抗拒降低到零,我们承受的痛苦也就降到了最低。

  伤痛×零=零

  这是不是很难以置信?

  生活中的伤痛确实在那里,但是我们不需要对它们做多余的发挥,我们不需要到哪里都将它们带在身上。

  

  02.

  有许多关于痛苦的例子,比如:一连几个小时,甚至几天,都在后悔股市崩溃之前没有将股票卖出;或者在重要事情来临之前,总是担心是否会生病。

  当然,为了避免出现问题早做准备或者适当的考虑是有必要的,但问题是,我们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担忧之中不能自拔。

  “伤痛”不可避免,但“痛苦”却是可以选择的。

  我们在情感上对伤痛的反抗越强烈,由烦扰、自责和内疚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强烈。很多时候,伤痛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我们对于伤痛的过度反应。

  实际上,人们常常遭受到两支箭的攻击:

  第一支箭是伤痛,

  第二只箭是对伤痛产生的抗拒。

  工作失败了,这是伤痛,是第一支箭,这支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并不大,如果我们对此耿耿于怀,这就是射向我们的第二支箭。

  又比如,被女朋友甩了,这是伤痛,是第一支箭,但因此而心生怨恨,甚至怨恨所有女性,认为女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,则是射向我们的第二只箭。

  第一支箭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人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。

  

  03.

  没有人能伤害我们,除了我们自己。

 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痛苦,都是第二支箭带来的,也就是抗拒“伤痛”的结果。

 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:

  抗拒疼痛如何让我们的腰背疼痛加剧;

  抗拒失眠如何让我们彻夜不眠;

  抗拒讲话焦虑如何让讲话变成了一件恐怖的事情;

  抗拒婚姻冲突如何让婚姻变得无法弥补,最终劳燕分飞。

  与此同时,我们也将看到,如果着手“接受”这些伤痛,顺其自然,伤痛就会减轻。

 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受到失眠的困扰。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失眠,包括一个打鼾的配偶、睡前摄取了咖啡因、白天不小心睡得太多、运动太少、枕头不合适、服用了一些药物等。

  不过,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,我们发现:与失眠对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
  很多时候,我们越是努力尝试入睡,反而会让情况变得越糟糕。

  你可以回想一下,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夜晚:

  第二天,你将出席一个重要的会议,你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入睡,好好休息,这样明天就能精力充沛地出现在会场,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。

  由于这个会议对你来说太重要了,所以你必须睡个好觉。

  但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,总是忍不住在想,如果自己晚睡一分钟,第二天的精力就会减少一分。

  于是,你努力控制自己,拼命让自己入睡,结果越想入睡,却越不能入睡。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你变得越来越恼怒。

  每一次抬眼看闹钟,你都会从心窝里冒出一股无名火,最后使你在这个夜晚彻底失去了正常入睡的能力,只能睁眼躺在床上,沮丧地等待黎明。

  这是为什么呢?

  问题的原因在于,当你在跟失眠作斗争时,神经系统进入了“战斗或逃跑”的模式,形成一种恶性循环:努力进入睡眠反而强迫身体变得更清醒。

  

  我们需要通过放弃“战斗”来打破循环。

  04.

  什么是“战斗或逃跑”的模式呢?

  大家知道,几千年前,人们为了生存必须面对各种野兽的攻击,在老虎的面前,人们只有两种选择:要么战斗,要么逃跑。

  战斗可以赶走老虎,使自己存活下来;逃跑也可以虎口逃生。

  

  在这两种选择中,不管选择其中的哪一种,都需要我们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,从而调动出全身的力量去应对威胁。

  因此,人们的意识只要向身体输入对抗的指令,身体就会立刻进入“战斗或逃跑”的模式,让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紧张起来。

  “战斗或逃跑”模式是人类应对外来威胁最有效的举动,但遗憾的是,它并不适用于对待自己的情感和情绪。

 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当做外来威胁,采取“战斗或逃跑”的模式:或与之对抗,或拼命逃避。

  那么,在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下,我们无疑会越陷越深,甚至疯狂。

  所以,我们一再强调:对待内心的痛苦、悲伤、恐惧和焦虑,我们不应该把它们视为老虎,与之对抗,而是应该接纳。

  任何与自己对抗的行为都会让人陷入无边的苦海。

  在老虎的威胁下,我们既不战斗,也不逃避,就会命丧黄泉。

  但是内心的负面情感却不是老虎,你永远无法战胜它,也永远无法逃避它,只能与之和平共处。

  这就像失眠一样,你越想控制自己,自己就越不受控制。与失眠对抗,你注定会彻夜不眠。

  很多人面对失眠常常采取这样一种方式:默数你的呼吸次数!

  但是,任何失眠者都会告诉你,这些把戏到时候并不怎么管用。

  为什么?

  因为你不能欺骗自己的意识,它知道你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入睡。

  例如,在“数你的呼吸次数”和“为了入睡数你的呼吸次数”之间就有很大的区别。在某个很微妙的水平上,当你的计划是要入睡时,一旦你意识到自己还醒着,你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心烦意乱。

  流逝的每一分钟都会让你更加绝望和迷茫。

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你必须转变自己跟失眠之间的“关系”。一旦你开始真正地、诚实地“接受”了失眠,最后你的身体就有机会开始休息。

  05.

 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别人带给你的,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!

  静观自我关怀,让我们用友善、理解和支持来陪伴自己,把痛苦转化为力量,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。

  “静观(mindfulness)“是对当下不评判的觉知,由美国麻省医学院的卡巴金博士在36年前创立,它将东方的古老智慧与西方的现代医学相结合,已被大量研究证明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和基因表达,体现在增强工作记忆、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、改善健康、降低压力、焦虑和抑郁,提高身体免疫力。

  ”自我关怀“是敞开自己的心灵,清醒地看到并接受自己所遭受的痛苦,给予自己善意、理解和关怀。简单地说,就是像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。

  自我关怀(Self-compassion)是静观的心脏,让静观有了温度。

  静观说:“感受你的伤痛”。

  自我关怀说:“在伤痛中关爱自己”。

  两者结合,让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拥抱我们的生活。

  研究表明,静观自我关怀有利于提升幸福感,降低焦虑、抑郁和压力,有助于保持规律饮食和运动,并改善各项人际关系。


上一篇: 感慨友谊长存的句子(友谊长存的经典句子)
下一篇: 华体灯杆(多功能灯杆)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